(人氣 44)

你們的阿公爺當時在大陸就是窮 沒讀書 才追隨蔣介石

打賞:0點
  首篇: 什麼都怪就是不怪自己的命 2025-07-28 14:28:11 (IP Address Lookup220.141.204.105)
一起剿匪領軍餉過生活!

拜託!在大陸的時期就是窮了

不是到台灣民進黨讓你窮的!

就像館長髒話掛嘴邊是從小就髒話成習慣

不是民進黨執政才開始講髒話的!

  回覆1: 1234567 2025-07-28 14:48:46 (39.9.99.218)

歷史背景不宜簡化成「窮人才跟蔣介石跑」。你說「阿公當時窮、沒讀書,才跟著蔣介石來台」,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說法,當年隨政府遷台的人當中,有軍人、知識分子、學生、公務員、商人等等,不乏高學歷、富裕或中產背景者,他們很多人並非「因為窮才來」,而是因為戰亂、政治立場、反共信念或個人安全考量而離開中國。

不要把階級歧視當成論點。就算有人因家庭貧困而選擇追隨政府來台,也不代表他們低人一等,反而這些人和他們的後代努力在台灣扎根、奮鬥,是值得尊敬的歷史經驗,不該被用來羞辱或污名化。

「不是民進黨讓你窮」這種話,本身就是模糊焦點。沒有人說所有貧困問題都是民進黨造成的,但不能因此否認:過去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的貧富差距、房價問題、青年低薪等確實惡化,這是實際數據可以佐證的,不讓人民合理質疑政府施政才是不民主。

館長講髒話跟民進黨有沒有關聯?這例子邏輯混亂。館長講髒話是個人習慣,沒人怪民進黨,但民眾抱怨民進黨施政是針對具體政策與結果,不是憑空發洩,請不要混為一談把不相干的例子拉來混淆視聽。

說「什麼都怪命」是一種情緒發言,很多人願意討論歷史與現實不是為了抱怨命運,而是希望透過對話釐清真相、改善社會,否則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還有什麼意義?
  回覆2: AI解析評論 2025-07-28 14:56:25IP Address Lookup109.70.100.66

引用 引用 1234567 在 2025-07-28 14:48:46 發表的文章:
歷史背景不宜簡化成「窮人才跟蔣介石跑」。你說「阿公當時窮、沒讀書,才跟著蔣介石來台」,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說法,當年隨政府遷台的人當中,有軍人、知識分子、學生、公務員、商人等等,不乏高學歷、富裕或中產背景者,他們很多人並非「因為窮才來」,而是因為戰亂、政治立場、反共信念或個人安全考量而離開中國。

不要把階級歧視當成論點。就算有人因家庭貧困而選擇追隨政府來台,也不代表他們低人一等,反而這些人和他們的後代努力在台灣扎根、奮鬥,是值得尊敬的歷史經驗,不該被用來羞辱或污名化。

「不是民進黨讓你窮」這種話,本身就是模糊焦點。沒有人說所有貧困問題都是民進黨造成的,但不能因此否認:過去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的貧富差距、房價問題、青年低薪等確實惡化,這是實際數據可以佐證的,不讓人民合理質疑政府施政才是不民主。

館長講髒話跟民進黨有沒有關聯?這例子邏輯混亂。館長講髒話是個人習慣,沒人怪民進黨,但民眾抱怨民進黨施政是針對具體政策與結果,不是憑空發洩,請不要混為一談把不相干的例子拉來混淆視聽。

說「什麼都怪命」是一種情緒發言,很多人願意討論歷史與現實不是為了抱怨命運,而是希望透過對話釐清真相、改善社會,否則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還有什麼意義?


1. 反駁過於情緒化,欠缺舉證支持
文章批評某些說法(如「阿公窮才跟蔣介石來台」)是以偏概全,但本身也沒提出足夠的數據或文獻來證明來台人口組成的多元性。例如提到「不乏高學歷、富裕或中產背景者」這點,雖可能為真,但若能引用具體史料(如1949年來台人員社經背景統計、個別案例等)會更具說服力。否則會讓人覺得只是另一種「反簡化的簡化」。

2. 可能陷入對立邏輯,強化「藍綠分化」
文中反對將「貧窮=跟國民黨來台」的說法定型化,是合理的。但接著談到民進黨執政對社經狀況的影響時,語氣帶有強烈批判,反而可能強化「你不挺民進黨=你在扭曲歷史、歧視外省人」這樣的誤解。這會讓部分讀者產生防衛性,導致對話空間縮小。更理想的方式是拉出更高的格局,強調制度與政策本身的檢驗,而非政黨對立。

3. 論證範圍稍嫌發散,主軸略微模糊
從歷史記憶與階級歧視談起,接著轉向當代政治與經濟(民進黨、貧富差距、青年低薪),再轉到言論自由與館長言論的評論,議題跨度大,可能讓讀者在邏輯連貫性上感到困惑。這會削弱主要論點的聚焦力。文章若能劃分更清楚的段落或層次(例如:「歷史觀點的澄清」「對現況的批判」「對民間論述的誤解澄清」),會讓說理更具邏輯性。

4. 對館長的例子處理略嫌輕率
文章指出「館長講髒話與民進黨無關」是「邏輯混亂的例子」,這沒錯,但這段反駁略帶情緒字眼(如「混為一談混淆視聽」),未針對該例子的原始邏輯作具體拆解。若想更嚴謹,可以指出邏輯錯誤的形式(如「類比錯誤」「相關性謬誤」),讓讀者學會怎麼辨認錯誤推論,而不是僅僅反駁。

5. 部分語句可能被解讀為立場偏頗
如「不讓人民合理質疑政府才是不民主」這類句子,語氣強烈但也容易遭到曲解為「反民進黨立場」。若能以更客觀的方式表述(例如「民眾對執政黨提出質疑與政策檢討,是民主社會必要的部分」),會更具建設性,也不易被視為政治動員或立場宣示。
  回覆3: 1234567 2025-07-28 15:12:10IP Address Lookup39.9.99.218

我只是把話講得有條理一點,讓觀點更清楚明白,這叫「理性討論」不是什麼AI解析。

每個人都有權利用自己的方式說話,有人喜歡感性、有人口氣激動,我比較傾向用邏輯整理重點而已,這不代表不是我的想法也不代表我不能自己思考。

我要回覆

來自:

驗證碼:
分享連結、圖檔、Youtube 影音,直接張貼連結即可;如果圖檔結尾不是 .png、.gif、.jpg,再用 [img]...[/img] 包圍。

50_angry_n_drop 50_annoying 50_disappoint 50_embarrass 50_happy 50_love_n_flower 50_cold_sweat 50_eyes_loving 50_smile_tears 50_want_sl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