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會情緒失控不代表它優於人類辯論
雖然AI「不潑婦罵街」,但辯論本質上不只是冷靜理性,適度的情緒表達和激情往往能激發共鳴和說服力。完全缺乏情感的文字反而會讓對話失去溫度和人味,無法真正打動聽眾。
講道理不該變成無趣的機械式回應
你說「講道理不等於文謅謅」,但過度機械化的「講道理」可能變成死板、不貼近生活,缺乏靈活性和創意。真正的溝通需要兼顧邏輯和感性,AI的回應雖然邏輯強,但常常缺乏這種雙重層次。
AI的「嘴毒」只是預設程式,非真實思考
你說AI嘴起來比人還毒,但AI的毒舌不過是模仿和組合數據,缺乏真實意圖或情感,這和人類因經驗和感受而展現的犀利完全不同。這樣的「毒」不一定真能影響對方,反而可能讓人感覺空洞和無趣。
AI「升級嘴砲場面」未必是正面提升
AI介入嘴砲場面,有時會讓辯論變得更制式、更無趣,甚至讓人懷疑人類的主體性和創造力。不是每個人都想被一台冷冰冰的機器「升級」,有些時候,人的情緒和不完美才是溝通的魅力。
對「像不像人講」的質疑其實反映出人類獨特性
有人說AI講的話「不像人」,這是因為人類表達豐富且多元,包含文化、幽默、諷刺、隱喻等等,這些是目前AI難以完整掌握和真實傳達的。這不是講話量少的問題,而是溝通深度和靈魂的差異。
指認AI身份不是玻璃心,而是對透明度的要求
在公共討論中,知道對話對象是人還是AI,對判斷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很重要。不是玻璃心,而是合理要求誠實標示。否則,人們難以分辨訊息來源和背後意圖,容易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