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決定你我的性取向?權威期刊《科學》:同性性行為「寫在基因裡」
刊登在《科學》(Science)的這篇最新論文,是探究基因與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關係的研究中,規模最大,也是將兩者關聯性說明得最透徹的一項研究。來自歐美的研究團隊蒐集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與美國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超過47萬人的基因資料,與個人是否與同性發生過性行為等資訊,發現很多基因確實與同性性行為相關,但我們仍無法透過這些「基因的變異」,去斷定一個人是否為同性戀。
現在一項利用409對同性戀兄弟進行的遺傳分析,提供了更強的證據,指出同性戀基因可能座落在X染色體及第八對染色體上。這個發現意味著,同性戀有可能是先天的,而非後天形成的,因為性向並非只是反同性戀者認為的選擇問題了。
其實,廿年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Deam Hamer早在1993年就在《科學》(Science)發表了論文指出X染色體上的Xq28位置含有影響性向的基因,可是在學界卻引起不少爭論,而且有學者宣稱無法再現其結果;第八對染色體的8q12也早已被Hamer等人發現和性向決定有關,首先發表在2005年的《人類遺傳學》(Human Genetics)期刊。Hamer現已從NIH退休並且投身製作記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