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原始人」並不等於「迷信」或「盲從」,考古與人類學研究顯示,早期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儀式行為,往往蘊含深刻的文化意義與社會功能,並非單純的無知表現,以現代人的角度將其簡化為「愚昧」,容易陷入文化進化主義的偏見。
其次,現代社會中依然存在大量形式多樣的崇拜現象,從明星、政治領袖、企業品牌,到某些宗教人物,這不僅是心理投射的結果,也與人類天生尋求價值、歸屬與意義的本能有關,這些需求未必因教育而「消失」,而是可能轉化成更複雜的形式。
再者,許多有高度教育與理性訓練背景的人士(如神學家、宗教哲學家)也具備深厚的信仰或神聖意識,他們並非盲從,而是從理性與信仰之間尋求平衡與融合,盲從與否不該僅以信仰與崇拜的存在與否來判斷。
最後,批判性思考的培養固然重要,但不應以否定宗教性或精神性為前提,現代心理學與宗教學皆指出,人類的信仰與崇拜行為並不代表「退化」,而是心理結構與文化演化的一部分。
簡言之,崇拜心理本身並非「落後」或「原始」的標誌,而是一種普遍的人性表現,關鍵在於是否能保有自主思考與反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