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領養代替購買,給流浪動物一個溫暖的家 毛小孩的心聲:「愛我就不要棄養我。」
流浪動物從何來?
1.民眾的棄養:人類的喜新厭舊心態,常常因為幼犬時可愛而領養或購買,長大後會 因為覺得不可愛了,或者生病、沒有時間照顧,而選擇棄養。
2.未經結紮自然繁殖:家犬被棄養成流浪犬後,大多數都是未結紮的,這些小狗自然在外繁殖,造成流浪狗數量大增,這些流浪狗未受到照顧,可能會引發一些疾病。
如何處置被遺棄的動物?
・ 送至各地流浪中心:
由捕狗隊將流浪狗捕捉後,送至當地收容中心管理,收容中心裡充滿各品種的狗,也因為流浪狗過多,生活環境不佳。
・ 晶片檢查:
送至收容所的狗,會先檢查是否殖入晶片,若有殖入金片則上網公告 7 天讓飼主 領回,若無殖入金片則有後續動作。
・ 進行健康檢查:
檢查是否有傳染病或寄生蟲,若有則給予隔離或藥物治療,若無則會依照個性、 品種關入不同區域中。
・ 依個性、品種分類管理,以供領養:
經過檢查後的狗,會放置大籠子或隔間供民眾領養。
而目前政府推動零安樂死政策,所以安樂死已不在流浪狗處置的流程中。下一頁將探討零安樂死政策對於流浪動物的影響。
流浪狗的來源。(圖片提供/台灣動物新聞網)
零安樂死政策上路對動物之家沒有正面影響 ?!
財團法人動物之家基金會高晨鈞先生(以下簡稱高)表示,零安樂死對公部門的影響較大。動物之家收留流浪動物的數量有做控管及上限,在保育場滿載的情況下不會繼續收留,所以不需要使用安樂死來控管流浪動物的數量。
另外高也針對零安樂死政策提出一些看法,他認為這個政策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導致推行一年後還是沒有顯著的改善,公部門依然將流浪犬送往動物收容所,流浪動物的數量沒有減少卻一直將其送入,導致收容所內環境擁擠、彼此互相搶奪資源,另外還有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染。
零安樂死不代表解決流浪動物所有的問題。
領養流浪動物須注意事項
除了需要滿20歲以外,動物之家也會去衡量收養人的經濟能力、居住的環境、身份等是否可以負擔,在領養過後,動物之家也會與領養人保持聯繫,以便事後追蹤被領養的動物的適應情形及生活狀況,確保領養後有盡力照顧牠,沒有任意棄養。
此外也讓領養者與被領養的動物之間有7天的適應期,動物之家會致電詢問,必要時甚至親自拜訪了解領養後的適應情形,以便發生任何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處理。
領養流浪動物的詳細流程。(圖片提供/動物防疫所)
民間動物保護團體遇到最困難的問題是經濟
動物保護團體在募集資源上較匱乏,因為流浪動物在社會中被重視的程度較低,通常民間捐款的收入大多都流向宗教、老人以及兒童的福利團體等,再加上,民間動物保護團體數量近幾年不減反增,資源被平分,每個月的收入不斷下降,在投入無數的動物救援後支出增加,讓動物之家不堪負荷。經濟的不景氣也是募款金額逐年遞減的原因之一,而要募集到足夠的資金全力照顧流浪動物,維持基金會的運作是非常困難的。
高先生對於動物之家僅能募集到有限的資金感到堪憂。(攝影/李綺雯)
民間動物保護團體與政府間的合作
合作項目以流浪動物的結紮為主,政府會給予補助,但是經費有限,大多還是來自社會上的小額捐款。民間團體與政府機關比較不同的地方,例如:民間團體能給予飼主比較長期的觀察跟幫助,像是經常去複查同一個案件,最長甚至可以追到兩年。政府部門的共物較為繁忙,比較會疏忽這點。
如何破除民眾的領養迷思 品種狗一定比米克斯好?!
大多數人喜歡長的可愛又討喜的品種狗,因此領養的選擇上以品種狗為優先順序,米克斯因為賣相不佳,再領養上較沒優勢。高先生表示會積極鼓勵認養牠們,應該發揮愛心,既然要領養流浪動物就不要因為外表而嫌棄牠。
楚楚可憐的小米克斯正等待著善心人士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