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即時政治國際兩岸產經證券科技生活社會地方文化運動娛樂悅讀影音專題訊息平台
疫情
聚焦
政治
國際
兩岸
產經
證券
科技
生活
社會
地方
文化
文化+
運動
娛樂
悅讀
影音
數位專題
特派看世界
影音
新聞學院
全球中央雜誌
好生活
早安世界》南部持續乾旱 台南減量供水高雄8日起減壓
首頁 / 重點新聞
日科學家發現 大地震疑與月球引力有關
2016/9/13 01:07(9/13 09:13 更新)
共同社報導,東京大學的科研小組12日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地球科學」網絡版發布研究成果說,造成潮水漲落的月球引力作用較強時,容易發生像東日本大地震一樣的巨大地震。此為月球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社東京13日綜合外電報導)共同社報導,東京大學的科研小組12日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地球科學」網絡版發布研究成果說,造成潮水漲落的月球引力作用較強時,容易發生像東日本大地震一樣的巨大地震。
像造成海洋水位變化一樣,月球引力也會讓地面壓力產生變化。儘管這種變化與通過地震釋放的能量相比是非常小的,但東京大學教授井出哲等人的研究成果顯示,有可能觸發大地震。
這個小組指出:「在引力較大的日子,小塊岩石的破碎可能容易演變成大地震。」
過去也有研究指出地震與月球引力有關,但此次研究的特點在於使用了超過1萬次的地震數據,並對地震前開始的變化進行了詳細調查。
科研小組分析了以大約15天為變化週期、引起潮水漲落的引力在地震前一天如何作用於震源附近。結果發現,包括2004年蘇門答臘大地震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在內,芮氏規模8.2以上的12次大地震中,有9次發生在15天週期中引力特別強的日子。
芮氏規模5.5地震則在潮汐應力較強和較弱時均有發生,沒有發現明確的關聯性。1050913
科學家研究:潮汐變化牽動地震規模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洛杉磯12日專電)科學家研究發現,潮起潮落不只是太陽與月亮之間相互牽引,潮汐落差變化,更是牽動地震規模的關鍵,而潮汐力量更可能把規模小的地震強度催到爆表。
根據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最新報導,日本研究團隊檢視過去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規模地震,發現滿月或新月期間,漲潮或退潮的潮差變化巨大時,極可能發生大規模強震。
雖然潮汐影響地震並不是新發現,合理的解釋是,當月亮、地球與太陽排列成一直線,也就是滿月與新月時,潮汐力量會加劇地質斷層的拉扯。
領導這項研究的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地震學教授井出(Satoshi Ide)說,他們的研究是第一個以統計數據顯示大潮期間,強震會比地震多。
他說,所有地震發生初始規模都不大,可是滿月與新月的潮汐落差所造成的拉力,對地質斷層構成壓力,以致於原本是小規模的搖晃,就會升級至可怕的強震。
他說,像是2004年印尼發生規模9.1地震,2010年智利規模8.8強震,都是在漲潮期間發生的。
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地質學家艾斯特(Nicholas van der Elst)說,研究有助於解釋地震如何發生,以及規模如何變大,希望這項研究能重複驗證,廣泛應用。1050913